民间偏方
接口调用 意见/报错
登录 / 注册

临床医生以五个方面治疗顽固性腹水

发布时间:2011-09-23
顽固性腹水又称难治性腹水,是指患者经正规利尿剂治疗6周、腹水仍无明显消退或加重的一种腹水状态。它是肝病晚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那么,顽固性腹水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它该如何治疗?
导致顽固性腹水最主要的原因是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和腹水的感染。其次,不能及时有效调整利尿剂和控制钠、水摄入等医源性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患者因大量腹水,生存质量下降,严重的可导致腹水感染、肝肾综合征或肝性脑病而危及生命。因而,实施有效的支持治疗显得极为重要,及时正确的支持治疗,往往能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较好的支撑平台。支持治疗包括严格低盐饮食、限制水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1500毫升)、间断补充人体白蛋白和适时调整利尿剂的品种及剂量,以保持内环境的稳定。
目前,在治疗顽固性腹水的措施上,临床医生通常将以下五个方面做为处理手段。
1、扩充血容量:恢复肾小管对利尿剂的敏感性。
2、腹腔穿刺放液: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在积极支持治疗下,放腹水对于那些因腹部高度膨隆影响呼吸极度痛苦的患者,仍不失为一种应急的治疗措施。放腹水的量应因人而异,一般每次放2000~3000毫升或更多,可重复进行,但每周不宜超过3次。放腹水与补充人体白蛋白应同时进行。
3、腹腔-颈静脉分流术:该方法目前仅在少数医院开展。关键技术是将装有特殊压力感受器和单向阀门的硅胶管一端插入腹腔、另一端沿腹、胸部皮下插入上腔静脉。吸气时因腹压力增加、胸腔压力降低,形成压力差,单向阀门开启,腹水自腹腔流入体循环;呼气时压力变化与上种情况相反,阀门关闭,确保腹水只能单向流动。据报道,该方法能使心输出量较治疗前增加50%~70%、肾小球滤过率增加40%,尿量增加,腹水减少,患者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更多:https://www.bmcx.com/
4、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该技术已成为目前治疗难治性腹水的主要方法之一。北京军区总医院肝病研究所采用自行研制的腹水治疗仪,对311例顽固性腹水患者进行了921次超滤浓缩回输,总有效率达69.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并且该治疗能在病房或门诊进行,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适用于各种类型顽固性腹水的治疗,能迅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因此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标”方法。
5、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主要用于预防或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但该技术的缺点在于实施肝内门-腔分流术易发生肝性脑病和治疗费用昂贵,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该病属于中医之“胁痛”、“黄疸”、“瘕”、“鼓胀”、“虚劳”等病的范畴。其病因重在湿热邪毒内蕴,病机则贯穿“湿热内壅→正气虚损→瘀血内结”这一主线。
热内蕴是始动因素,正气虚损是中间环节,瘀血内结是最终产物。湿为阴邪,易伤阳气,热为阳邪,易损阴津,日久必然导致气血阴阳虚损。气为血之帅,阳气虚损则运血无力,终致瘀血阻络,正如《医宗必读》曰:“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瘀血内结日久,最终则导致肝硬化,如唐容川所谓“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结为瘕”。这三个方面的病机常处在动态变化之中,在不同阶段虽有主次之分,但始终贯穿病变的整个过程。
根据湿热内蕴、正气虚损、瘀血内结的病机特点,我们认为清热利湿、扶正化瘀是治疗的基本法则。然而病机复杂,病程冗长,正虚、血瘀、湿热常相互夹杂。此时单用三法中某一治法,则难统大局。因此在临证时,应根据证候表现的孰轻孰重,以某一治法为主,兼顾他法,以期良效。(1)对于以湿热内蕴为主的病证,临证时可选用垂盆草、龙葵、虎杖、蚤休、金银花、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连翘、公英、山慈菇、铁树叶等药以清热解毒,也可选用田基黄、平地木、茵陈、木槿花、黄芩、山栀、金钱草、龙胆草、碧玉散(包煎)等以清化湿热,利胆退黄。(2)对于以正气虚损为主的病证,(1)根据病情选用六味地黄丸、一贯煎及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川石斛、太子参、玄参等以滋养肝肾之阴;(2)也可选用淡附片、炮姜、吴茱萸、仙灵脾、肉桂等以温肾助阳;(3)还可选用黄芪、党参、白术、苡米仁、茯苓等以益气健脾。(3)对于以瘀血内结为主的病证,在临证时可选用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及丹参、郁金、泽兰、三棱、莪术、炙乳香、炙没药等以活血通络,化瘀生新,并可加生龙骨、生牡蛎、穿山甲、炙鳖甲等以活血软坚散结。
患者晚期常有腹水(或水肿),治疗应本着“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常用陈葫芦瓢(先煎代水)、玉米须、猪茯苓、车前子、半边莲、白术、陈皮、泽泻、桂枝、大腹皮、桑白皮、防己。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诚华便民查询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联系我们
接口调用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4 便民查询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0022420号-1 闽B2-20210351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673号